胡适的“大胆假设,仔细验证”存在哪些问题?

2024-05-19 -

大胆的假设类似于现代科学决策过程中的头脑风暴阶段。 这个阶段出错的可能性极高,绝大多数想法都会被淘汰。

纵观胡适一生的学术行为,他确实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,比如白话文运动、标点符号等等,这充分说明他的智商和想象力水平还是可以接受的。 然而,他在学习上却有着明显的蝴蝶风格。 因此,1959年,一位老师在一次关于西藏工作的谈话中批评胡适说:“他没有仔细核实,而只是大胆假设”。

应该承认,胡适留下了许多名言警句,其中包括“历史是一个可以被任何人打扮的小女孩”。 原话是:

“现实是我们自己改造的现实,这个现实包含了无数的人造分子。现实是一个很听话的女孩,乖乖地让我们给它涂漆,打扮它。现实就像一块大理石,来到了我们的面前。”我们能在自己的手中刻下什么样的形象呢?”

1955年,冯友兰先生批评胡适石写道:

“胡适这个实用主义者,本来就认为历史是可以随意操纵的。历史就像一个‘听话的女孩’,可以随意打扮、粉饰。”

胡适的名言包括:

“实验主义告诉我,所有的理论都只是假设;只有实践证明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”

当然,他的名言“多讲问题,少讲道理”是有一定道理的。

当然,“大胆假设,仔细求证”也是他的名言之一。 但问题是,他不是自己做的!

胡博士的大胆假设包括共产党不可能占领西藏,日本太军在安徽建立了天堂。 这些当然是相对较小的故事,但影响深远的是:

胡适的曹家店红学是一所棒棒的红色学校

据说,当你拿起木槌时,你就会认出针。 按照胡适的研究方法,孙悟空、牛魔王、哪吒、东海龙王、精卫填海、夸父追日、后羿射日、盘古开天地都将成为现实。

曹家店胡言乱语开启的标志是1921年的《红楼梦考证》。 胡适提出曹家店的基本学说是曹雪芹自书贾宝玉。 《红楼梦》是曹雪芹的自传体小说,是一部自然主义小说。 工作。 1927年,胡适获得了甲戌本,但他对甲戌本提出了独特的评论,如“可见作者的写作多么狡猾”、“观者千万不要被作者所欺骗,因为它是一个巨人”。眼睛”、“一切如梦”、“世上假胜真,俗话说一日卖三千假,三日卖不出一个真”天”,而在《志标》第八回中,“突然又说出这句话,以幻为实,以真为幻,在笔墨中玩弄真假,可谓是极其狡猾。 “做人要诚实,作文要狡猾”。 如果你对此置之不理,视而不见,恐怕就只能防守了。 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你固执地坚持错误的立场,因为你已经有招牌和面孔开业了?

周汝昌的错误在于,为了替曹家店的胡言乱语辩护,不惜捏造伪造,任意无限制地想象,如湘云为芝琰、雍正篡位、湘云嫁给贾宝玉、神仙马朱香玉、李香玉等。 。

老师说复习《红楼梦》至少要读五遍,可见问题有多么复杂。 1937年,这位湖南童鞋在《实践论》中还说道,“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,就必须自己化身为梨子,亲自尝一尝”。 这是借用岱山林子洞老鼠精的故事,小老鼠突然变成梨子。 化作芋头并用克隆方法偷偷运输的故事,讽刺了胡适不了解《红楼梦》中“纸上满是荒唐”背后所隐藏的种种诡计和悬念,讽刺了胡适对山对面的曹家店被买了。 老公牛的棍棒行为。 1959年,一位固执的湖南老人批评胡适大胆认为共产党不可能占领西藏。 他“没有仔细核实证据,只是做出了大胆的假设”。 推断,他也是在暗暗讽刺曹家店的胡言乱语。

鲁迅先生对《红楼梦》意义的著名评论说:

“作者或继承人是谁并不重要,只是意义取决于读者的眼光:儒生见义,道士见情欲,才子见缠绵,革命者见行列,闲话见宫秘。”

由此可见《红楼梦》内容的复杂性。 这里第一个是“儒生见义”。 可见,清代实行的传统是在各书院讲解和研究《红楼梦》,把《红楼梦》当作经典来读,当作“政书”看。 “谁是作者、谁是继承者都无所谓”,表明鲁迅先生并不同意胡适、曹家甸​​的观点,并明确地表示了保留。

关于《红楼梦》的内容可以参考:

江明《晚清名臣红楼梦》

赖晓伟《红学专家重新评价石头的故事》

潘崇贵《红楼血泪史》

张开清的《新话红楼》

关于《红楼梦》作者与曹雪芹的争论,参考:

1、曲木:《红楼梦作者之谜》

2、季建江:“于平伯晚年的红色学观点令人鼓舞,但今天的曹学仍然我行我素。”

3、黄记梅博客:《红楼梦五级降职》

4、朱广东博客:《从曹雪芹家讳看曹雪芹研究的荒诞》

5.《窦宏轩石咒》博客:“自称“曹雪芹”的曹湛是骗子”

6、柯非:“曹雪芹并不存在”(个人图书馆)

7、《历史谜案工坊》(常山赵子充):“曹雪芹墓碑出土于1968年,小编有五个理由推测这块墓碑应该是赝品。”

8、金品之:“三年多来,我只见过两个半人了解乾隆二十七年没有除夕。”

9、任晖:“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是大才子袁枚”(天涯论坛文章)

10、郑一梅:《随园与红楼梦》

11.知乎《红楼梦人物出场次数统计》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